上一次更新這系列都是什麼時候了呀我 (反省)
書評之於書的本身,就像FANS之於偶像
LIVE 倒著寫 就會變成是 EVIL 的有趣書籍
因為書評裡出現注音文讓S姐嚇到馬上打叉 (大笑)
我還沒有到評論的資格,
但電影和書的"心得" 總是一個不小心寫得太投入
對於電影和書這種需要保持神祕的事物不是好事阿 (面壁反省)
記得我們國小的時候常常會拿到一張大約A4大小的紙
在紙的某一個地方總會隨意的畫了一條曲線或是一個符號
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發揮想像力畫一張圖,然後把那個符號融入其中
那個比賽我每次都參加
但沒有一次是有得名的(大笑)
"啤酒之家的冒險" 也是類似這樣的一本書
引述曲辰在書的一開始裡寫道的:
台灣中部某大學醫學系的市有六人組,其中一人在考完試後忽然相當焦慮,
深怕自己在做答某科高達一百題的考卷時,因為某些原因填錯答案,
從此兵敗如山倒,換來一個被當的結果。
整個謎團就這樣展開了,
所有人(包誇讀者)就在一個美好的午後,聽著神探是有解釋究竟當事者有無填錯考卷答案....
這是"藍霄"的名作: 考試卷 的大要
------ 摘自啤酒之家的冒險, 曲辰 序
啤酒之家的冒險, 正是這樣一本日常推理小說
因為一開始看的是西則保彥的單行本系列: 人格轉移殺人/ 神的邏輯˙人的魔法/ 死了七次的男人...
( 完美無缺的名偵探後來是不是有變成系列??? )
所以在看到單行本之後出的 "匠與高千" 系列時
一開始會覺得強度也差太多了,真的是同一個作者寫的嗎 (笑)
但經過 解體諸因 / 她死去的那一晚 這兩本書之後
再看這本"啤酒之家的冒險" 我已經很能習慣這系列 "漠不關己的推理"了
大部分的推理小說
那些進行推理的人們,不管是被捲入事件的平凡人
或是像我孫子舞丸筆下因為妻子而開始追查的老師和警察.....
義憤填膺,天人交戰,同仇敵愾,甚至隨時擔心自己是不是也被列入嫌疑人
但"匠與高千" 這一系列的推理
和上述那些"普遍的"參與者比起來, 他們遇到案件的反應就像刷牙時看到鏡中的自己那般平靜
台灣隨便一個民眾看新聞都比他們激動多了(大笑)
隱藏於山中無人別墅的巨大冰箱,冰箱中冰著堆積如山的啤酒杯和啤酒。這裡為何會有這些東西?
為了解開這個謎題,一群人一面喝著啤酒,一面靠著腦袋與對話思索──多麼美好的設定啊!
西澤保彥常採用破天荒的設定,因此容易引人誤會;但他其實是個正統派本格推理作家。基本上,本格推理小說的成功與否,便是取決於作者能否說服讀者並獲得認同;作者在闡述解謎過程之時,不能讓讀者有質疑的機會,而是要讓讀者點頭大讚「原來如此」,心服口服。這樣的作品,才稱得上是成功的本格推理小說。
「──我想看牛。」
因為漂撇學長的一句話,匠千曉等四人前往山中享受大自然之旅。然而他們回程途中車子卻沒油了,轉眼間夜色已深......就在大家走了一兩個小時山路,就快累倒之時,突然出現一座空蕩蕩的別墅。奇怪的是,屋內只有一張床與一台冰箱,冰箱中只放著罐裝啤酒與冰凍的啤酒杯......
床鋪、九十六罐啤酒與十三個啤酒杯──四人一邊狂喝著啤酒,一邊醉醺醺地就著這奇特的景象進行推理,卻發現在這詭異的建築物背後,可能與重大案件有所關連......
日常推理大部分都是短篇為主
向西澤保彥這樣只用無數個假設就撐起了一整本厚度不小的作品應該算是少數(?)
床鋪、九十六罐啤酒與十三個啤酒杯
在掌握的線索裡不多的狀況下反覆的將天馬行空合理化
再一一進行擊破
我差點都要以為這是邏輯課本了(大笑)
但這樣一本書對我來說卻不會覺得枯燥
一邊看的時候還會有一種對於自我過於散漫和直線思考的人生感到驚慌
原來還有這種想法阿?
阿, 那件事情的看法原來還有這個角度?
說得太好了!!我想的也是這個可能!!
就因為線索過於稀少和簡單
一邊翻著書頁的我們不自覺也試圖開始參予推理的過程
雖然我不是很推薦用"匠與高千"系列當作西澤保彥的入門
但如果想練習多角度思考,激活一下腦細胞的話
這本書會是一個有趣的選擇 (笑)
糟糕, 突然發現我把他寫的好無趣!!!! (驚慌)
但是對我來說他真的是一本俏皮的睡前讀物 (越描越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