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每一次王建民的上場,

似乎全台灣的媒體廣告都跟著瘋狂



尤其是大大小小的廣告,



信用卡辦哪家就是幫王建民加油

筆電買哪家也等於幫王建民加油

就連吃黃色小 m 也是幫王建民加油


我看總統大選的時候哪個政黨的參選人拉到王建民幫他造勢,

另一邊可能就不用玩了~





每一個類似的廣告,

後面永遠都是一句,

買****,為"台灣之光"加油~~~





話說,

每看一次這樣的廣告


我就會想起很久以前看過一篇報導,




關於那篇報導,

噢噢噢~

我說記者之中終於出現一個有理智的好孩子






《美國職棒》台灣之光?台灣沾光!
2007/07/08 08:07 記者:【李弘斌/特稿】


每天賽前都從左外野到右外野跑20趟,要先發也不例外。

有人擔心這會影響井川慶續航力,他卻堅持自己在日本訓練的方式。

季初曾嘗試美式訓練卻適應不良,下放小聯盟決定重新「做自己」。

「現在我覺得很好、也很有信心。」這是井川的「日本流」。



鈴木一朗赴美闖蕩7載,松井秀喜也進入第5年。

加上今年在美造成轟動的松(土反)大輔,

這些「日本之光」早已在日職發光。

赴美闖蕩的十八般武藝也絕大多數奠定於日本棒球的栽培和歷鍊。

對他們來說,

美職只是提供更高舞台證明自己,也擦亮「Made in Japan」名號。

談到棒球技藝,松井說幾乎都在日本扎根。

「在大聯盟挑戰另一層級,面對不同打者會學到如何調整。」

松井把在大聯盟所學視為體驗(experience),跟「技術」不完全相同。

「台灣之光」王建民沒有井川那種適應問題,

他已在小聯盟打滾6載,揚威大聯盟的本事多拜農場所賜,

與「日本之光」根基建築於該國棒球不同。



王建民是「Born in Taiwan」的璞玉,

加工和雕刻大多「Made inUSA」,

他動輒150以上的速球與驚世駭俗的沉球均在美練就,

投球準備和調整更是徹底「美國派」。

以洋基日前簽下2名中國球員為例,

假使未來揚名立萬,恐怕也不是大陸棒壇之功。



同樣的問題值得台灣省思,

表面上是「台灣之光vs日本之光」,

骨子裡卻是「美國派vs日本流」。

王建民的優秀無庸置疑,但當我們歌頌「台灣之光」同時,

更該明白自己是在「沾光」,畢竟台灣職棒迄今仍無太多輸出成功的案例。



議題或許嚴肅,但在全球棒壇分工體系中,

台灣比較像原料或半成品輸出者,

在美日不斷挖角下,想「自創品牌」確實不易。

然而唯有突破萬難走出去,我們才能真正歌頌「Made in Taiwan」的價值。









王建民的表現是很不賴,



但是,

看看他在美國磨練的那段期間我們對他的關注
(王建民在MLB露出鋒芒之前台灣的報導有多少???)


或者不用看王建民,


看看我們對其他旅美選手的關注





成名之前的不聞不問,

在美國打拼遇到挫折自己躲在角落哭就算了 = =

台灣有哪個媒體去關心?



再到了後來蜂擁而上超級商業化

整個誇張到就像是,

刷了王建民"認同卡"20萬然後隔天王建民就會飆出20勝一樣









前後對照起來,簡直就是蘇秦和他嫂嫂的成語故事現代版!!!







台灣之光????


說是台灣沾光還貼切一點~





鈴木一郎,松井秀喜,城島健司,松坂大輔,岡島秀樹


甚至是更早期的經典人物,野茂英雄,長谷川滋利




不要講日本旅美,


王建民出現之前的"前任台灣之光"王貞治


受的也是日本訓練,

能有這樣的成績也是靠他在日本磨出來的


偏偏台灣老是把他寫的好像是有台灣棒球才有王貞治






日本旅美選手能夠成功的站上大聯盟,

靠的是在日本打球的訓練奠下的基礎


尤其是日本和美國的職棒訓練其實很重基礎訓練

就拿打者來講,

一天都會要求至少揮棒400~500次


但是台灣,

一天揮棒練習超過200下的可能一隻手就數完了@@




台灣的棒球體制本身問題多多,

訓練方式美不美,日不日,

揮棒的技巧靠的是蠻力而不像美日靠的是巧勁

(所以美日對抗的時候日本總是能夠很快調適,

但是台灣往往只會哭喊我們沒有150KM 的投手,

所以打不到人家的球@@)



對於球員的照顧更是少的可憐,

拼死拼活來個運動傷害你可能就從此再見



撇開訓練不談,

關於台灣棒球最聞名世界的除了王建民以外,

應該算是簽賭案最讓人"印象深刻"了吧






這樣說來,



王建民在大聯盟的表現,

還真是,





紮紮實實的台灣沾光阿




這沾的光可大的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ulmap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